她一生跟着梁启超无名无分,却教育出9个国家栋梁,晚年结局凄凉
在爱情里如果只能选两种样子,那到底哪种会更让人开心呢?
难道就是为了和心爱的人一起生孩子,却一辈子都不能有个正式的身份吗?
难道是因为跟心爱的人没法在一起,结果就成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遗憾吗?
比起来,这些好像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用自己65年的人生,讲述了为心爱的人默默付出大半辈子的故事。虽然一直到去世都没有正式的身份,但她得到了九个孩子的承认,被叫做一声“妈妈”。
她叫王桂荃,是梁启超老婆李蕙仙带过来的贴身丫鬟。梁启超一共有9个孩子,其中6个都是王桂荃亲生的,就连大夫人生的孩子也是王桂荃一手带大的。
王桂荃这辈子,用“辛苦付出,功劳大大”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1889年,17岁的梁启超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了“举人”,考官特别欣赏他,于是就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介绍给了他,两人后来成了亲。
李蕙仙比梁启超大四岁,从小就读了很多诗书,还会弹琴、下棋、画画、写字,特别有才华,周围的人都夸她。她是当朝礼部尚书的堂妹,这样的出身跟梁启超很般配。最关键的是,李蕙仙思想很开放。他们结婚后,她受丈夫的影响,特别支持梁启超搞变法维新,这真的很难得。
1891年,19岁的梁启超到北京,娶了李蕙仙为妻。那时候,李蕙仙嫁过来时带了两个丫鬟,其中一个就是王桂荃,她才五岁。别看王桂荃年纪小,可机灵着呢,特别听李蕙仙的话,成了李蕙仙管家的好帮手。
刚结婚那会儿,夫妻俩日子过得挺不容易,他们的新房是用一间又湿又小的书房改的。可尽管如此,从小娇生惯养的李蕙仙从没叫过苦,反而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夫妻俩感情特别好。
梁启超这个推崇新思想的人,还有个让人非常惊讶的观点,那就是他坚持“一夫一妻”制。李蕙仙原本以为丈夫会一辈子都这样做,但没想到因为王桂荃的出现,他打破了这个原则。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没办法,只好逃到日本去。那时候情况紧急,他只能一个人走。而李蕙仙呢,她先带着家里人躲到了澳门,第二年才去日本和梁启超团聚。
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特别是说话都听不懂,李蕙仙就算再有能力也使不上劲。这时候,王桂荃就显得特别能干。她脑子转得快,最先学会了日语,所以买菜这些得和人打交道的事儿,就都由她来干了。
当初跟着李蕙仙嫁到梁家的,还有个丫鬟叫阿好,但阿好性格其实很差,脾气特别火爆,没过多久就被赶走了。这样一来,王桂荃就成了家里唯一的丫鬟。李蕙仙特别信赖她,连家里的钱也都让她来管。
就是说,虽然名义上像是主仆,但实际上却像姐妹一样,这让李蕙仙在心里也能接纳这位小妾。
王桂荃成为梁启超的妾室这件事,有两种说法流传了很久。
1901年,李蕙仙给梁家生了个大儿子,叫梁思成。但这孩子生来体弱多病,梁启超和李蕙仙老担心他会像之前那个只活了一个月的儿子一样没了。他们结婚都十年了,这才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宝贝。商量来商量去,两人决定给梁启超娶个二房,叫王桂荃,好给梁家多添几个孩子。
这就是王桂荃做了梁家小老婆的正式说法,听起来挺符合那时候的风气,虽然它和梁启超讲的“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老婆”的观念不符。因此,王桂荃的身份一直没被正式承认,梁启超夫妇管她叫“王姑娘”,孩子们则喊她“王姨”,听起来挺见外的。
王桂荃好像从不在乎那些表面的叫法,因为她为这个家全心全意付出,从没把自己当外人看。
不过,说到王桂荃和梁启超,大家更愿意把他们当成是一对意外却十分合拍的伴侣。
那时候,梁启超和王桂荃有了感情,不久之后,王桂荃还怀上了孩子。梁启超怕李蕙仙不同意,就先让王桂荃在澳门住下。等李蕙仙知道这事儿已经无法改变了,才不太情愿地接受了王桂荃。
但是,看看李蕙仙对王桂荃那么信任,她先做了再说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再说了,李蕙仙还主动给老公写信,想让他娶王桂荃当小老婆呢。一开始梁启超不太乐意,不过老婆一直说,最后他还是答应了王桂荃进门。
1904年,王桂荃做了梁启超的小老婆后第二年,梁启超的第二个儿子就来到了世上。接着,她又陆陆续续给梁家添了五个娃。
虽然王桂荃自己也当了妈,但她对每个孩子都一样好,不偏不倚。跟李蕙仙的严厉比起来,王桂荃更加和蔼可亲,就连李蕙仙的孩子梁思成他们,也很喜欢和这个“王姨”亲近。
挺可惜的是,梁启超从来不在人前说起他的这个小老婆,还想办法藏着掖着她。虽然外边的人都不知道她,但在家里,她可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人。
梁思成记得有一次,他考试没考好,一回家就等着挨老妈李蕙仙的鸡毛掸子揍呢。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鸡毛掸子,上面还绕着铁丝,由此可见老妈对他有多严。
你得知道,李蕙仙可是妇女运动的领头人之一,还是《妇女报》的重要编辑呢,她可不是那种只会待在家里的妇女,而是个有思想、敢行动的新时代女性。王桂荃就不太一样了,她确实很聪明,一点就透,但因为她成长的环境不同,比起外面的花花世界,她更愿意全心全意地照顾家庭。
李蕙仙拿起鸡毛掸子,打算要教训梁思成,这时王桂荃吓得赶紧把梁思成搂在怀里保护起来。但李蕙仙正在气头上,也顾不了那么多,挥着鸡毛掸子就打,结果全打在了王桂荃的身上。
当然,王桂荃并没有无条件地宠着孩子们,事后,她专门找梁思成好好谈了一番,耐心地劝他要努力学习,而且她一点都没因为自己挨了打而去埋怨孩子。这件事梁思成一直记在心里,也因此特别敬重王桂荃。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了。过了五年,梁启超也在协和医院因病离世。他们两位在临终前,都放心不下孩子,把抚养他们的重任交给了王桂荃。这足以看出,他们有多信任王桂荃。从那以后,王桂荃就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梁启超去世那会儿,他最小的娃梁思礼才5岁大。家里开销大得很,王桂荃没办法,只好卖了老房子,自己去做散工挣钱供孩子们上学。就算日子过得再苦再难,她也没舍得卖掉丈夫留下的书,都好好收着呢,自己则使足了劲儿想办法养家糊口。一直到后来,她才把丈夫的手稿无偿捐给了北京图书馆。
这是个有自我意识、明白事理的女性。
王桂荃自己没上过学,但她特别明白读书的好处。就算家里再困难,她也坚持让女儿梁思宁和儿子梁思达上了南开大学,还想法把儿子梁思礼和女儿梁思懿送到国外去学习。
这位妈妈真的很伟大。
有一次,梁思宁决定加入新四军,为了不让母亲忧虑,就骗她说要去上海上学。那时候,王桂荃亲自送女儿到码头,可巧遇到了宪兵队的盘查。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王桂荃沉着地用她那口流利的东京话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其中一个宪兵还把王桂荃当成了真正的日本人,甚至跟她聊起了家常。王桂荃一点也不慌乱,只是镇定地跟对方周旋了过去。
这位女子遇事不慌,很镇定。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却聪明,感情丰富又懂得分寸的女人,把梁家九个孩子培养成了国家的优秀人才。
大女儿梁思顺,是李蕙仙的孩子,在父亲的的影响下,成了有名的诗词高手,还特别热爱做公益。
梁思成,他是家里的二儿子,大家都知道,他和妻子林徽因都是非常有名的建筑学家,他们还一起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工作。
三儿子梁思忠,虽然是王桂荃的孩子,但特别受李蕙仙疼爱,他也是个非常孝顺的好孩子。后来在淞沪会战中立下了大功,可不幸的是,25岁那年因为腹膜炎去世了。
梁思永,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也是位大名鼎鼎的历史考古学家。他和清华大学的李济教授一起,让田野考古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另外,王桂荃生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三人都成了有名的经济学家,梁思礼呢,他是大名鼎鼎的火箭系统控制专家,还是我们国家导弹控制系统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一家出了三个院士,九个孩子个个有出息。原本是丫鬟的王桂荃,居然把九个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她的付出也让孩子们特别敬重。所以,孩子们管李蕙仙叫“母亲”,对王桂荃也是亲热地喊“妈妈”。
1968年,王桂荃被扣上了一顶冤枉的帽子,那时她已经82岁了。就因为她是梁启超的妻子,就被硬生生地和孩子们分开,直接被扔进了简陋的拘留处。那时候,她的孩子们也都散落到了各地,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顾不上她。
没想到,这个辛苦一辈子的女人,最后竟然这样悲惨地走了。她走的时候,身边连个陪伴的人都没有,孤单得让人心疼。幸好有好心的邻居把她葬在了一个山坡上,让她能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所在的地方。
过了好些年,梁家的孩子们把王桂荃安葬在了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墓旁边,还栽了一棵代表母亲的树,来怀念这位既普通又了不起的妈妈。
这位女子不惜自我奉献,为国家培育出了杰出的人才,她用自己平平淡淡的一生,讲明了“母亲”的真正含义。
她是咱们中国那些勤劳又实在的妇女的典型,她真是个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